EN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企业要闻
携手打造防病毒级健康座舱,共克新冠疫情时艰 —车内抗菌材料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解读
最后更新:2020-02-21 浏览:500次

1、行业背景

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健康出行理念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汽车座舱半密闭空间包含大量织物、塑料、皮革等非金属材料,为细菌病毒的存活提供了天然温床,尤其是汽车内饰清洗频率低和不可移动的特点,细胞数、生物量和菌膜厚度远高于敞开空间。在车内配备智能空气净化系统的同时,开展车内抗菌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可为座舱空间构建一道有力的屏障,对驾乘人员健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标准解读

工业领域材料抗菌性研究早已引起各国的关注,国外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各种标准,涉及塑料、橡胶和纺织品等。近几年,我国家用电器、纺织品、玩具、木制品等领域也发布了相关检测标准,但尚没有针对车用内饰材料的抗菌检测标准。汽车行业目前在抗菌材料研发与应用过程中依据的检测标准主要如表1所示。

表1 汽车行业抗菌材料研发可依据的检测标准汇总

image.png

结合车内典型环境制定车内抗菌材料检测技术规范,有望为产品开发和应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3、汽车行业抗菌材料发展现状

目前,汽车行业在不改变材料其他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加入抗菌物质(抗菌剂),使得材料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主要分为三类:

(1)添加无机抗菌剂。利用金属本身(如银、铜和锌等)所具有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加入到制品中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例如某材料企业将丙纶与活性氧化锌结合制成丙纶抗菌母粒,可用于制备各种化纤产品及棉纺制品。

(2)添加有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的主要品种有香草醛和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常用于聚乙烯类食品包装膜中。另外还有酰基苯胺类、咪唑类、噻唑类、异噻唑酮衍生物、季铵盐类和酚类等。目前,由于有机抗菌剂的安全性尚在研究,车内应用较少。

(3)添加负氧离子。负氧离子生物活性高,有很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能破坏细菌的电荷屏障及细菌的细胞活性酶,起到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一汽研发总院将负氧离子材料涂布在真皮面料上,制成具有抗菌功能的座椅,取得了较好的抗菌效果。

总体来看,车用抗菌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次疫情发生后,整车和材料生产企业已经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开展产品应用探索。

4、中汽中心数据中心研究进展及规划

2020年,中汽中心数据资源中心将在车内空气质量技术研究工作基础上,开展“绿色智能座舱”专题研究,推动车内抗菌材料技术研究及行业推广应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车内有害微生物识别、抑制与灭杀效果研究。分析车内微生物形成条件、数量变化等群落特征,通过微生物培养、气味主客观耦合评价及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产气菌代谢产物对车内异味的影响,探究抑菌、灭菌和除味制剂反应产物对车内健康和舒适性的影响。分析不同车内环境、生命周期和反应因素下抑菌材料的抑菌防腐效果,研究各类消毒制剂在车内环境和可达剂量下的灭菌效果,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内饰抗菌材料开发和空调系统防霉抗菌性能提升。

(2)专题技术解读。2020年度“中国车用材料国际论坛”将开设“绿色智能座舱”分论坛,从车内环境舒适度、健康度等方面深入解读抗菌材料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研究探讨汽车内饰材料抗菌性能检测规范,同期也将以展览的形式进行技术及产品解读。

(3)车内空气质量共性问题研究。持续完善车内VOCs和气味模拟预测、溯源及管控技术研究工作,在VOCs模拟预测、气味阈值数据库、气味电子鼻开发和材料成分一致性研究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联合企业针对具体车型开展技术攻关,助力行业打造绿色健康的车内空气质量。(文/材料研究部)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17070093号-12